古籍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籍 > 古籍知识 > 正文

馆藏特色文献专辑︱少数民族(朝鲜族)医药文献·《医门宝鉴》

浏览发布时间:2021-11-18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朝医药、满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地域特色显著,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史上,也留下了大批珍贵的医药古籍。这些古籍的整理出版,对地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专栏陆续推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丛书。其中,由吉林省民族医药文献工作组的专家集体整理完成的朝医药和满医药文献共十部,分别是《乡药集成方》《东医寿世保元四象草本卷》《医宗损益》《格致藁》《针灸经验方》《小儿医方》《医门宝鉴》《广济秘笈》《中国朝医特殊疗法》及《中国满族医药》。

本期推介

朝鲜族医药文献《医门宝鉴》。


作者简介

周命新,字文哉,号岐下,关于生卒年,学界说法不一。据《承政院日记》记载,周命新为朝鲜李朝(1392年-1910年)后期杰出的临床医学家,其遍览古今医书,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编撰成《医门宝鉴》。


内容提要

《医门宝鉴》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全书约40万字,8卷1册。

卷一论述六淫致病,风为百病之长,故首论中风、类中风、预防中风,次论伤寒、类伤寒、瘟疫、中寒、沉寒痼冷,后谈及暑证、湿证、燥证、火证、积热;卷二论内伤、调理脾胃、气病、血病、痰饮、郁证、虚损附阴虚火动、伤食附酒病、霍乱、吞酸、痞满、积聚、呕吐、噎膈、嘈杂、咳嗽、哮喘;卷三论述黄疸、水肿、皼胀、赤白浊、癫狂、痫病、惊悸怔忡、健忘、痓病附破伤风、眩晕、头痛、头风、面病、眼病、外障、内障、耳病、鼻病、口病、舌病、唇病、牙齿、咽喉、声音、痛风、痺风附麻木、心痛、腹痛、背痛附项强;卷四论臂痛、腰痛、胁痛、脚气、疝气、泄泻、痢疾、疟疾、癃闭、遗溺、淋疾、梦遗、秘结、消渴、呃逆、关格、厥逆、痿病、发热、恶寒、虚烦、昏睡不睡、梦、汗、脱肛、痔漏、虫证、劳瘵、斑疹、麻疹;卷五论述妇人、经候、崩漏、带下、求嗣、妊娠、临产、产后;卷六论述小儿、初诞、护养、寿夭、察色附声音、察脉、变蒸、诸风、诸惊、惊痫、诸疳、积癖、吐泻、龟胸龟背、五软五硬、诸热、痘疹;卷七论述外科、蛊瘴、邪崇、解毒附急救、怪疾、五脏六腑、运气学说、观形察色、奇经八脉、脉诀、脏腑本脉、凶脉体状、杂病吉凶脉、妇人经脉、求嗣脉、妊孕脉、辨男女、临产脉、痈疽脉、男女老脉、十二经脉歌、经穴撮要歌括;卷八专门论述药性。



馆藏情况

据学界考证,《医门宝鉴》的原著为1724年 ( 朝鲜景宗四年) 周命新编撰的手写本,现国内外没有收藏记载,后由朝鲜李王朝高宗御医李命锡校订。1918年(朝鲜大正七年)由高裕相编辑,由京城汇东书馆活字本刊发,八卷一册。1928年(朝鲜昭和三年)由高裕相编辑,由京城汇东书馆和京城盛文堂书店再版活字本发行,十卷一册,增补了传染病学和传染病预防法,书名改为《增补医门宝鉴》。1964年韩国杏林书院在1918年(朝鲜大正七年)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临床正传篇发行,书名改为《新增医门宝鉴》。1987年韩国东洋综合通信教育院出版部再版《新增医门宝鉴》。

2015年由李根培主编,完成了《医门宝鉴》的翻译校勘及注释工作,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医门宝鉴校勘注释》 (R249.5/16)一书,现藏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学图书借阅室(一)、工具书阅览室及古籍部校友文库。该书以1928年(朝鲜昭和三年)京城汇东书馆再版发行的活字本《增补医门宝鉴》为底本,此版本内容除了增补传染病学和传染病预防法摘要外,与1918年(朝鲜大正七年)活字本基本相同且保存完整,发行时间较早。

文献价值

该书以病证为中心,列举各病名,论病源及病因,其次治法与用药,篇末摘录古今名医医案并附周命新个人经验,内容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分类详明,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指导朝鲜族医药临床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上一篇:走进古籍,遇见中医丨藏书楼(一)
下一篇: 馆藏特色文献专辑︱少数民族(朝鲜族)医药文献·《小儿医方》

Copyright ©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邮编:130117 吉ICP备0500020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