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籍 > 古籍知识 > 正文

走进古籍 遇见中医|藏书楼(九)

浏览发布时间:2022-05-12

清末四大藏书楼(一)


之前说了七阁《四库全书》从成书一直到今天的命运,这几天没事翻阅语华书馆公众号,看到韦力先生的新书《四库全书寻踪记》已由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21年9月,精装书,彩图,此书更加细致的探寻《四库全书》的编辑过程及到今天的命运。韦力先生不只是一位藏书大家,而且也是一位很有情怀的文化者,一直行走于大江面北,其书《书楼寻踪》、《书楼觅踪》、《得书记》、《失书记》、《古书之爱》及《传统文华遗迹寻踪系列》等等,一方面能看到韦力先生深厚的文献功底,另一方面就是其强大的人文情怀,实在让我仰慕至极。

说归正传,七阁《四库全书》属于公共藏书,我们今天要说的清末四大藏书楼则隶属于私人藏书,这四个我们也放在一起说。他们分别是山东聊城的海源阁、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浙江钱塘(杭州)的八千卷楼及浙江归安的皕宋楼。

“八千卷楼”,此藏书楼之前提到过几次,一次是抄本《营造法式》的发现,一次是说文澜阁《四库全书》时,楼主是丁丙、丁申兄弟二人。

其实“八千卷楼”是后来才取的名字,是仰慕其远祖宋人丁顗藏书八千卷而得名,先前叫“嘉惠堂”,取“嘉惠艺林”之意,后来丁申去逝了,丁丙建成“八千卷楼”后把整个“嘉惠堂”(共有五楹)分别命名为“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后来统称为“八千卷楼”。

“八千卷楼”藏书达二十万卷之多,或许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正值太平天国战乱之后,江南一带许多的藏书家藏书都因战乱而流散,之前说的文澜阁《四库全书》也是这时被两兄弟发现的。国家不稳定,战乱不断,能不饿肚子已经很好了,所以这时书特别便宜,有的甚至是论斤上秤的。丁氏兄弟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但却谨遵家训“积财不如积书”,依然紧衣缩食进行收购。

丁丙在“八千卷楼”建成时特意叮嘱其子和侄,说此“吾祖吾父之志,吾兄(丁申)未竟之事,而吾勉成之,小子识之”,意思就是几代人的愿望在我这实现了,你们下一辈要好好珍惜保护。两“小子”听是听了,但事于愿违,其子后来经商失败,欠下巨额债务,多亏当时两江总督端方注意到此事,怕夜长梦多,覆皕宋楼之辙,便买了下来并以此筹建了江南图书馆即今之南京图书馆,这些书在解放前还差一点被运往台湾了,多亏有志之士的保护,才得以幸免。

下面把海源阁同铁琴铜剑楼两者放在一起说,一则是历史上两藏书楼并称“南瞿北杨”,二则两者初建时的主人基本生活在同一时期(都出生于乾隆时期),而且都经过了几代人连续的经营,直到清末。

海源阁位于今日山东聊城,韦力先生在其游访时曾感叹此处“四面环水,在北方的城市中能够看见如此多的湖面,真让人意外,难怪近代四大藏书楼三座在南方,而仅有一座在北方此地,原来这恰似江南风光”。聊城虽非大城,但这唯一一座北方近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却遭到了几次重大的劫难。

第一次是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波及,有一部分损失,但最严重的还是在民国时期遭两次匪劫,使一部分书籍散落民间,这其中的善本去了天津,后归于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剩下的普通本子则由其后人杨敬夫运到了济南,抗战胜利后,在山东省图书馆的努力下最终购得,这批书才算是尘埃落定了。

之前曾有机会去山东省图书馆学习,有幸见到了海源阁的藏书,尤其是那块牌匾,历苍桑岁月,几经劫难,当日的辉煌已不再,归于此也算是寿终正寝了,就如韦力先生所说“比皕宋楼幸运得多,毕竟还能在中国见到它的藏书”,言外之意对于皕宋楼后来的归宿还是十分失望的。

这期就先说到这,剩下的我们下期再说。

韦力先生的新书


上一篇:走进古籍 遇见中医|藏书楼(十)
下一篇: 走进古籍 遇见中医|藏书楼(八)-楝亭藏书

Copyright ©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邮编:130117 吉ICP备0500020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