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籍 > 古籍知识 > 正文

走进古籍遇见中医|藏书楼(四)

浏览发布时间:2022-04-05

脉望馆——因疫情与中医经典结缘


学中医绕不过中医经典《伤寒论》,读伤寒论注解则绕不过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而读《注解伤寒论》的版本则绕不开一个名字,赵开美(和赵琦美为同一个人,前面已经说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脉望馆的主人,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主人之一,还有其父赵用贤,应该说赵开美是在其父亲的收藏之上成就了脉望馆的美名和威望。

说起结缘,就得从一场瘟疫说起,亦如今日之疫情,事情大体是这样的,主要参考《刻仲景全书序》:

那一年乡里瘟疫流行,赵开美家的仆人病倒了六七位,正好当地的名医沈君南在,把仆人们都治好了。赵开美以藏书为嗜好,并不懂医,他就疑惑的问沈君南,您这是从哪里学来的神术(原文:何术斯若之神)?沈君南很谦虚说,我就是学了点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特于仲景之伤寒论窥一斑二斑耳)。

按序中说,赵开美曾听其父说过此书,但未见过,而且此书也不容易购得,正好沈君南家有,赵开美一读,这是成无己注的《伤寒论》,但错字错句太多了(赵开美虽不懂医,但文献学水平却是很厉害的,这也是每个藏书家必备的能力),于是赵开美的职业病就犯了,他决定要校出个好的版本出版,于是他又买了几个本子进行校对,誓要出一个完整的注解《伤寒论》的本子,沈君南赞其为“仲景之忠臣”。然后沈君南说张仲景还有一本书也特别好,叫《金匮要略》,一并刊刻了吧,反正一个鸭子是赶,两个鸭子也是放,赵开美一寻思也是,就去问了一下父亲,其父说这是好事,泽惠后世的好事呀!正好就这个机缘让父亲给取个名字,其父说就叫《仲景全书》吧!后来赵开美在要刊该此两种书时,又发现了一个宋版的《伤寒论》和另一本他认为能反映仲景之意的《伤寒类证》一并收入,所以今天能看到的《仲景全书》一共有四种书。

说起刻书,在古代可不是谁都能刻的起的,赵开美可以说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祖父赵承谦官至广东参议,父亲赵用贤官至吏部侍郞,并为其留下了大量藏书,其本人官至刑部郞中,而且家中还有大量土地,经济上可以说不用愁,加之喜欢藏书,同时可以近距离的借抄国家秘阁藏书,种种叠加最终成就了脉望馆。

几百年前的疫情,促成了赵开美立志刊刻《仲景全书》,惠泽后人,同时也成就了永远的经典,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每一个中医学子心目中的“赵开美本”。

其实如果这样去看的话,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塞公失马,焉知非福,如今我们吉林疫情正紧,写到这里对战胜疫情更加有信心了。

说到脉望馆的藏书特色,其所存的元明杂剧非常珍贵,1938年郑振铎先生发现了其中的二百四十二种,赞称其为第二个敦煌遗书,可见其在郑振铎先生心目中的地位。

再说脉望馆曾收的一本书——《营造法式》(有兴趣大家可在了解一下这本书),当时赵开美买到时是个残卷,少了十几卷,像前面说的,职业病一下子就犯了,非得把他补全,先是买了三册残本,后又去国家秘阁文库借抄,但还是不全,缺了六七卷,但一直没有泄气,共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补齐,然后高薪聘请技艺高超画师,为此书插图,真是用心之诚,金石为开呀。

可能有些疑惑,我为啥要说这本书呢?问得好,下面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我捋了一下脉望馆书后来一直到清末的去向,大体是这样的,先是被钱谦益的绛云楼收去,绛云楼虽失过一次火,但存的书后来都归到了其曾孙辈钱曾的述古堂。

这时又要说另一个故事了,1918年朱启钤先生参观江南图书馆,即今之南京图书馆时,发现江南图书馆在购藏的丁氏八千卷楼的书中,有一本抄本《宋李明仲营造法式》,而当我查了一下清末丁氏八千卷楼书来源时,发现有绛云楼和述古堂。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我想说的是此两书是否为同一种书呢?还不能确定,但写到这里心里十分的激动,做为一本宋代就已经成书,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天花板的著作,却直到民国才被人发现并真正的去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历经千年最终在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不懈的努力下而重见天日(这些有机会以后再说),如何不兴奋,不激动呢?

不得不说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国的藏书家功莫大焉!


上一篇:走进古籍遇见中医|藏书楼(五)
下一篇: 走进古籍 遇见中医|藏书楼(三)

Copyright ©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邮编:130117 吉ICP备0500020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