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籍 > 图片新闻 > 正文

“传承文化基因,赓续历史文脉”——古籍保护与利用系列培训纪实之二

浏览发布时间:2023-06-20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和前进的阶梯。在保护、研究的基础上,长春中医药大学一直注重中医药古籍等历史文献的传承和利用,汲古慧今、鉴往知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为加强学校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图书馆于6月13日—16日在一楼智慧教室及古籍修复室举办了“走近古籍,遇见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系列培训,邀请南京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业务主管陈绪军副研究馆员为我校古籍修复人员讲授古籍修复技能,指导学校古籍专业人员提升古籍修复技艺,提高专业素养。



理论学习

培训第一天,陈副研究员从我国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历程说起,首先向学员们介绍南京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建设情况,随后全面讲解了古籍保护相关的基础知识。6月14日,从古代书籍的文字、纸张、写印、装帧四方面作了“古籍之美——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专题讲座。6月15日上午,陈副研究员集中讲授古籍修复室建设,将场地、人员、材料、工具、设备、规章制度、经费保障中涉及的具体标准一一铺陈;下午,详解准备、修复、复原三个阶段的古籍修复技术工艺流程,并结合多年来修复珍贵古籍的实践经验,向学员们传授了诸多技术要领。6月16日,从藏品信息、破损信息、修复信息、清点验收四个方面,以实际修复档案为例,系统阐述古籍修复档案制作和古籍修复原则。

实践培训

本次实践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古籍装帧练习和古籍修复技术现场示范。学员们跟随陈副研究员在图书馆一楼古籍修复室熟悉了修复工具、设备、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习了线装样书、蝴蝶装样书的制作。在样书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浆糊、裁纸、压平、齐栏、纸捻、装书皮、订线、浆背,并在老师现场示范后尝试刷染、拉染、书签制作等修复与装帧技艺。

学习分享

“二心”—合格古籍修复师的基石

——图书馆古籍部张学家


这次学习一共四天,上午讲理论下午进行实践,说实话时间是很紧的,用老师的话说一般来说最起码得二个月才行,所以时间紧任务重。

老师讲理论上主要也是以平时工作的经验来分享,尽量和工作实践联系上,这样既不枯燥,也很实用。下午的实践主要是做样书,按四个半天算老师觉得最多也只能做两本样书。

之前曾在本单位闫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接触古籍的修复,并于2018年在甘肃兰州也学习了一个月,每次学习都有收获,也有不同的感受,这次虽然进步谈不上有多大,但感受还是比较深。

第一就是古籍的修复是一个耐心的活,心浮气燥、心烦意乱之人是无法胜任的。但老师也说了,这是一个过程,一个慢慢磨的过程,年轻人让其心如止水、安静恬适是不太可能的,要慢慢的建立兴趣与信心,不可操之过急赶鸭子上架,使其对古籍修复产生排斥之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这个信心和兴趣的建立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方法,例如可以每过一段时间一起做几种样书,或是修几张书叶,这个过程不能急,如果状态不好,那就可以适当的放一放,等状态好了再继续。古籍修复的工作不能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无论对于古籍修复还是古籍保护都是十分不可取的。

第二个感受就是细心,用老师的话要学会琢磨。老师教是一方面,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去多想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最好,可不可以有更好的办法与方法,使这个过程能更加的完美。

比如老师十分强调没事多做样书,他说每做一次样书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把做样书看成是在修古籍,有敬畏之心便会更加专注认真。

从裁纸、压平、折书叶、齐栏、压平、上护叶、打纸捻、上书皮、裁剪直到最后缝书,老师说每一次你细心认真的做好每一步,那么做出的书样就会有不同的感观,越是把每一步的细节做到位,那么你做出的书样越看着舒服。

虽然从大体上看大家做出的样书都一样,但如果细细的观察,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如缝的线松紧如何?封面上是不是在制作过程中印上了自己的指痕;书口看着很齐,但仔细测量还是差一点,不够完美,诸如此类......。

这次因为时间短的原因,没能向老师请教古籍修复中涉及的其他技法,虽有些遗憾,但正如老师所说,古籍修复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着急是学不来的。

所以没事的时候先多做做样书,点滴精进,稳中求胜,才是上策。


   

   

   

走进古籍,遇见中医

——图书馆古籍部黄异


有幸参加了南京图书馆修复专家陈绪军老师的古籍修复培训班,不仅学习到了古籍修复基本知识,认识古籍修复工具,还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练,亲手制作线装图书,一瞬间似乎回到历史长河中,体会古人为我们写下重要文字的急切心情。经过陈老师的讲解,学习到纸张不只是A4、B5的打印纸,原来有多种多样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在保存年限上也有巨大的区别,古人为了能长久的记录文字,尝试了所有可能,把各种植物纤维加入到造纸过程中,最终造出各种不同用途的纸张,再通过一笔一划都精心打磨的雕版印刷,制成一本精美的古籍,跨越时空传递到我们手中。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古籍成书之后又经历数千年传承,其中不乏战乱奔波,天灾虫蛀,幸好有无数爱书之人付出心血甚至生命传抄整理加以收藏,才能使古籍保存至今,其中许多古籍有着各样损伤痕迹急需修复,而修复人才又凸显不足,陈绪军老师来到我校细致入微的讲解古籍修复知识,就是为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传承修复技艺,更是我们现代人继承历史文化的实际行动。数百年后,我们也是历史长河的一滴水,带有我们精心修复的中医古籍,传承着医家治病救人的心愿,也会继续由我们的后人传承下去。  


   

   

   

有温度的古籍

——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马金针


没有接触古籍修复这一行业时,总觉得这个行业朦朦胧胧、覆着面纱,神秘又具有吸引力。但是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和学习,更加打动我的是古籍修复中的人文和厚重的情感。被陈老师眸中的赤诚和手下的精细作业所折服,瞬间明白了匠人精神和赤子之心背后深沉的情感。古籍本身没有温度,发光发热的是撰写、保护及将一腔心血、满腹才情付诸于古籍文献的普通却又伟大的学者。每一个行业都不缺乏图一时新鲜的初探者,缺乏的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光磋磨,仍旧保持初心,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里永远保持新鲜感、永远向上的攀登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古籍、了解古籍、爱上古籍!!!


   

   

   

多练、多思考

——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覃想佩


十分幸运能聆听到陈老师的古籍修复课。陈老师授课特别认真细致,而且无论在讲古籍修复设备还是讲古籍修复技艺等各个方面,老师始终把古籍保护工作贯彻始终,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古籍保护意识;老师常说我们在做古籍样书时也要把这些练手的材料看成像古籍一样,认真对待,每一步操作都要小心谨慎处理,动手前要思考自己的操作会不会损坏古籍,应该如何避免等。印象最深地还是陈老师常提到的“做古籍修复就要多练、多思考”,希望自己也能时刻持有这般勤恳好学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件事。


   

   

   

坚守与坚持

——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刘亚新


近日,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古籍修复课。南京图书馆绪军老师以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带我们走进古籍,探寻古籍之美。

在陈老师的讲述中,古籍是有生命的,不仅记录知识,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一部书曾经由谁保存,又经何人翻阅;破损之处是因为水火之灾还是虫蛀鼠啮?纸寿千年,当一本古籍摆在我们面前,将它所经历的时光一一展现,我们也在历史长河中开启了一场与古人的对话。

想体会修复工作,要从制书开始。古籍诞生工序复杂,从雕版、印刷到装订一系列的连续过程,惟有各个工序都严谨相待,才能制作出一部精美的书。陈老师讲课时常强调“书平口正,栏齐线直”八个字,到自己着手制书时方知不易。书叶齐栏和书口撴齐的过程反反复复,十分考验耐性,浆糊调制时水温水量与搅拌手法都有讲究,包括装订线打结与行针,点滴方寸都是学问。古籍修复工作的繁复与精微,也正蕴含在它的诞生过程之中。

《了不起的匠人》中有一段话,正好能够映衬出古籍修复者的形象,“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在保留古籍之美与存续知识的道路上,一代代古籍修复工作者使命在肩,从未退却。



上一篇:“传承文化基因,赓续历史文脉”——古籍保护与利用系列培训纪实之一
下一篇: “走近古籍,遇见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系列讲座预告——“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Copyright ©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邮编:130117 吉ICP备05000207号-2